〈火氣〉
從前翻譯科老師教我們,剛譯好的東西不要即時交出來獻世,要放在抽屜陰涼處,陰它三四天,待得火氣過了,拿出來再細讀一遍,自會有不同感受。這時候,看著可能曾經艱苦經營過的產品,竟然不像是作者了,母子之間不過闊別了那幾日,即成陌路,反而扮演起批評家的角色,挑剔起來。
其實作品哪裡來什麼火氣。儘是下筆寫的時候,由一片空白中無中生有,難得面世,(出得太容易的文字,往往不太珍惜,一塗在紙上便先自丟涼了,更莫談火氣。)便躊躇滿志起來,自以為已經很好了。而且寫的時候火紅火綠(不火紅火綠又寫不出好東西),顧得了創作者的狂熱,便扮不了讀者的冷艷。...
See More